本網站使用cookies幫助我們客製化您的瀏覽內容,您可參閱COOKIE 聲明了解更多詳情。

+Brauer - Leon

+BRAUER

M.A.D.藝廊很榮興能展出由巴黎藝術家Bruno Lefèvre-Brauer 製作的14件融合復古與未來風格的夜光機器人,這位藝術家又叫簡稱+Brauer。

+Brauer擁有平面藝術學位,縱橫平面藝術、繪畫以及雕塑領域超過20年。+Brauer的風格深受其鍾愛的科幻小說、科幻漫畫以及美國影集的影響。值得一提的是,他崇拜弗里茨.朗 (Fritz Lang)《大都會》(Metropolis) 作品中令人讚嘆的宇宙,以及史丹利.庫柏力克 (Stanley Kubrick)《2001太空漫遊》(2001: A Space Odyssey) 的壯觀場景。非主流藝術亦是他的所愛。

+Brauer

+Brauer的作品深受他熱愛的書籍、電影與電視影集啟發。此外,他蒐集20年之久的日本機器人也成為其創作靈感之一。

+Brauer將其作品陳列於巴黎馬黑區,此區以其創意活力聞名於世,就像巴黎內、外的藝廊。順帶一提,+Brauer的陳列室就位於巴黎最古老的房舍前,這幢建築建造於1407年。

藝術家簡述

10年前,+Brauer於巴黎郊區的工作室,創造出他的第一個機器人雕塑。其工作室所在的郊區,有著濃厚的工匠與工業歷史。

這尊雕塑的手臂有鑰匙,儲放於簡單的金屬盒內,盒上放置絕緣體。

機器人雕塑的誕生,可說是「對過度消耗的反抗」。藝術家挑選零件組成雕塑品,這些零件過去多半為工業用途,因重度使用產生綠鏽,滲透機器人雕塑,展現格外獨特的性格,視覺上更顯趣味。

+Brauer的藝術形式為「升級再造」,此絕佳概念能拯救物質、重複使用、創新改造。在機器被消耗怠盡、失去主要功能之後,再次賦予生命力。

+Brauer的作品為夜光雕塑品,讓好奇的參觀者飽覽這個獨一無二且令人讚嘆的藝術世界,認識了作品過去的歷史與未來的可能。彷彿提醒著人們:即使物品已不敷使用,也失去既有的功能,但不表示它毫無價值。

Konstantin

方法與程序

+Brauer 從廢棄的工坊和車庫蒐羅老舊的機械零件,再製作成全新形體。他花費好幾年的時間,收集零件,累積一批可觀的組成物件。

還有一些物件是向回收商收購的二手物品。此外,朋友同事也會替他留意,偶爾帶給他一些物件。他告訴《Karmapolitan》雜誌:「這幾年來,我不斷地尋找、分類、儲存零件。這是必經的過程,唯有如此,才能帶來更多的創作自由。」

有時候,他只要看見物品,便會湧現新的雕塑靈感,從這一刻起,他確切知道自己想創造什麼樣的機器人,賦予機器人何種個性。首先,他會在紙上畫下機器人的草稿,接著把金屬物件排放於地板上,觀察形狀,以及不同物件拼湊在一起的樣子是否和諧。

在最初的草稿階段,+Braue也同步進行燈光設計。接著,他以回收物質創造出的燈光,替機器人穿上燈光的外衣。這些任務並不簡單,但這位藝術家針對每個新挑戰,開發出不同方法,希望獲得期許的結果。電路是最複雜的部分,卻也能帶給機器人最明顯的生命元素。因此,每個機器人都有專屬設計的燈光系統。

完成燈光與電路系統後,他會在金屬上切出窗口,並開始組裝程序。這些金屬物件並非設計成同組,因此要將它們組合在一起是個挑戰,組裝時,每個零件都有其限制,+Brauer會用一些技巧,例如:鋸開、切割、焊接、旋緊或是磨光,來調整零件,讓作品更精緻。有時候,他會在這個過程中,看見疏漏的部分,必須等待所有必要零件到齊,因此有些雕塑的製作時間可能長達數月。每個完工的機器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作品。

「這幾年來,我不斷地尋找、分類、儲存零件。這是必經的過程,唯有如此,才能帶來更多的創作自由。」

Commodor

作品

M.A.D.展覽中的14尊機器人雕塑,是 +Brauer創作中「昨日素材,今日藝術」的最佳範例。

所有雕塑品皆屬於「Viva la Robolucion」,每個機器人都展現了與眾不同的個性。

這些獨特的機器人作品包括:Stanislas、Ernest、Konstantin、Wast-E、Cosmos 2001、Olga、Bambino、Balthazar、Preolor、Black Foot、Leon、Commodor、Hector、Romeo。多數機器人均為M.A.D. Gallery專門設計。

仔細觀看Olga時,會發現她洋溢女性風情。她的身高只有72公分,體重7.2公斤,非常苗條。而她的臉龐背叛了她獨特的個性,例如其裝飾性的機械睫毛,並且戴著耳環(只有在這種情況下,才看得出這枚零件是耳環)。

Romeo身上有一個紅色的大心,而且會跳動,眨著閃閃發亮的紅色大眼,好似非主流藝術的情人,你肯定能察覺或能感受到他的愛。